被商家充当线上营销“引流道具”令消费者不满
一些商家热衷于将线下消费实况以短视频或直播的引流道具方式展示在网络上,以此吸引更多客流
【聚焦身边的被商消费烦心事⑤】被商家充当线上营销“引流道具”令消费者不满
本报北京3月24日电 (记者刘小燕)“老人是在吃饭的时候被拍的,当时没多想,家充热血江湖免费宝宝挂但是当线不知道会被发到网上。”今天,上营家住陕西省西安市的销令消费李女士向《工人日报》记者反映,最近家里的引流道具两位老人在一家餐馆用餐时被店家拍下视频,之后店家又在老人不知情的被商情况下将视频发到短视频平台上,这让他们感觉很恼火。家充
李女士说:“还是当线亲戚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后告诉我们,我们才知道老人就餐的上营视频被公开发布了。”在李女士看来,销令消费店家这种行为侵犯了老人的引流道具隐私。最终,被商在李女士多次沟通后,家充热血江湖免费宝宝挂店家删除了视频。
多位消费者向记者反映,在线下消费时,经常被动充当商家拍摄短视频或直播间的“引流道具”,甚至是“气氛组”“工具人”。记者通过采访了解到,部分商家认为这是为了给消费者提供更真实的场景展示。
“我们就在合肥万象城的门店直播,今天给大家安排的是护发精油,极其适合烫染过的头发。”3月8日18时,一位带货主播正在某短视频平台介绍产品,视频中的场景是门店的实时景象,不时有进店选购的顾客“闯入”直播间镜头。
该主播向记者表示,在线下门店内开直播是为了让网友感受到实体店购物的氛围。“因为我们是一个真实的直播间,不是只有主播人头和绿幕。”当记者询问是否会向线下消费者征求入镜同意时,该主播认为“就像在大街上也会误入别人的镜头一样,不可能每个人都去问一下”。
随着线上线下消费场景加快融合,许多店家热衷于将线下消费实况以短视频或直播的方式展示在网络上,以此来吸引更多客流,却并未注意其对消费者隐私权的侵犯。近年来,此类现象受到法院以及消协组织的关注。3月15日,江苏省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发布2023年度全省消费维权典型案例,其中一个案例就直指“未经同意公开视频,侵犯肖像应当担责”。
对此,四川英济律师事务所律师姚鹏茹认为,如果线下门店的直播画面或公开发布的视频中出现了消费者的肖像、个人信息等受法律保护的权益对象时,应当在征求消费者的同意后进行,如果消费者拒绝,则应当立即停止侵权行为并采取删除回放等补救措施。
“公开环境直播并不意味着已经征得了他人同意,即使是在公开环境中,公民的肖像、个人信息也依法受到保护,如果直播行为涉及前述权益,也需要取得相关权利人的同意。”姚鹏茹表示,商家应该提升法律意识,依法进行宣传推广,开展网络直播和视频拍摄、发布活动,在不断探索新型营销模式的过程中,维护好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工人日报)
(责任编辑:热点)
-
南宁3月22日电(陈秋霞 骆远柱)广西壮族自治区水利厅22日介绍,2014年至2023年,十年间,广西水利系统攻难点、破梗阻,提升水安全保障能力。如今,广西水资源保障坚强有力,应对旱涝更显从容,河湖焕 ...[详细]
-
...[详细]
-
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 5月1日起施行
3月29日电 据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微信公众号29日消息,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行政处罚裁量权实施办法》。其中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依法从重处罚:(一)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已经造成或者可能 ...[详细] -
昆明3月29日电(时文枝)29日,号称“青年创意奥斯卡”的第33届时报金犊奖全球校园创意分享会走进云南民族大学。现场,业界大咖、各大品牌和云南各院校青年学子6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AI创意与发展,冀共 ...[详细]
-
俄罗斯莫斯科州一音乐厅发生恐怖袭击 普京宣布24日为全国哀悼日
...[详细] -
北京3月29日电 (记者 刘亮)“去年,广东的GDP(地区生产总值)是13.57万亿元人民币,占全国的十分之一,连续35年居全国首位。”广东省省长王伟中29日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 ...[详细]
-
昆明3月29日电(时文枝)29日,号称“青年创意奥斯卡”的第33届时报金犊奖全球校园创意分享会走进云南民族大学。现场,业界大咖、各大品牌和云南各院校青年学子600余人齐聚一堂,探讨AI创意与发展,冀共 ...[详细]
-
3月19日,香港特区立法会三读全票通过《维护国家安全条例》。面对这一结果,一些美西方政客又坐不住了,针对《维护国家安全条例》说三道四。可是,在包括港人在内的所有中国人看来,与国家安全、社会稳定、法治秩 ...[详细]
-
重庆3月24日电 (梁钦卿)走进比赛场地,只见选手们通过远程遥控,不同功能的竞技机器人在赛场上闪展腾挪、各司其职,不断攻击对方机器人和基地,极具观赏性和技术性。3月24日,全国大学生机器人大赛Robo ...[详细]
-
国家药监局:射频治疗仪、射频皮肤治疗仪类产品未依法取得医疗器械注册证 不得生产、进口和销售
记者从国家药监局获悉,自2024年4月1日起,未取得医疗器械生产、经营许可(备案)的企业,不得从事相关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在2022年3月,国家药监局发布《关于调整〈医疗器械分类目录〉部分内容的公告》( ...[详细]